:::

字級: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之文字說明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mailmail mail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google+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3/10/12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提出「終結網路霸凌六帖要」分別是要遵守法律,要終止留傳,要即時處理,要勇於求助,要勇敢通報、要分開輔導。另從校園不同角色來細分,網路霸凌的應對與預防可從青少年,家長,教師與學校三方面著手。 

青少年:

校園中的學童是最可能直接受到校園霸凌的對象,對於如何應對需有正確且完整的觀念。

若有收到類似霸凌的訊息,不管是發生在面對面生活中,還是來自網路,都應該勇於通報教師、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處理好。

若是不斷收到同學的恐嚇威脅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可封鎖其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

若是不明人士任意張貼不實言論在公開網路空間,造成旁人誤解,則應立即通知父母師長代為處理。

審慎判斷校園流傳的消息是否屬實,不任意轉寄或張貼可能傷害他人的訊息;切勿成為霸凌者的幫兇。

在網路公開空間張貼訊息前,需謹慎思考是否觸法或可能傷害他人。尤其在情緒激動時,更需待心平氣和時方可採取行動。

教師與學校: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目前不論是校園霸凌加害者、受害者或是旁觀知情者,大部分均保持沉默,少有人會向師長或校方尋求協助,這是因為青少年認為師長或校方沒辦法或不願意保護他們或是阻止霸凌行為,或是他們覺得可以自行處理,不需他人協助。

雖然目前國內尚未有明確法令規範校園網路霸凌,不過國外部份學校已於校內規章中禁止類似行為。若是教師與校方可積極宣導正確的言論自由觀念—以不傷害他人為最高原則,應可減少校園網路霸凌的發生。

教師應正視網路霸凌在校園環境中的確產生問題,應更加積極預防遏止。例如於課堂中,灌輸網路霸凌的概念與正確的因應方式;這樣就算發生網路霸凌事件,也可以將傷害減至最低。

防堵霸凌影片與文字繼續流傳是治標的辦法,可以防止二度與擴大傷害。但是其背後產生的原因仍須深入了解並加以解決,以免類似狀況再度發生。

家長:

霸凌事件發生後,最後知道的通常是家長。父母以為小孩子待在家裡就不會加害他人或是遇到危險,殊不知網路霸凌的威力是超越時空、難以閃避的;而父母事後知曉後也都難以相信自己平常乖巧的孩子會去霸凌別人,或是被同學霸凌。多數霸凌加害者並沒有意識到霸凌會為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而父母則應灌輸正確觀念。

告知孩子切勿回應霸凌者的言語暴力,避免引起不必要且非理性的言語攻擊,並形成加害者與受害者間互相霸凌的循環。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校園網路霸凌受害者多半保持沉默,而不願意像校方師長尋求協助。若是孩子有精神低落或異常行為,例如害怕上學,或是不願意接電話與上網收信時,需主動關心詢問;除了課業以外,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的生活。

若是孩子主動反應,則必須深入了解狀況。切勿衝動責罵孩子學壞或是不好好與同學們相處,否則將造成青少年受盡委屈也求助無門。

 

 

文章出處: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

瀏覽人數: 900

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