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級: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之文字說明

:::好煩ㄛ!好想死!-淺談兒童青少年憂鬱症

mailmail mail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google+

消息類別:少年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17/4/25

     文※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張哲鴻醫師

           

小華是一位國二女孩,有一位弟弟,因為爸爸早逝,由媽媽獨立撫養 ,家庭經濟拮据。不料媽媽染上毒癮,情緒起伏大,日前還因吸毒被抓進看守所。適巧小華又跟好朋友吵了一架,情緒變得非常低落,一直想哭。變得不想跟朋友出去玩,也不想上學,上課時專注能力減退、食慾變差、失眠、疲累,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有割腕自殺的想法。學校老師發現小華的異樣將她轉介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經醫師診斷小華已罹患憂鬱症,應立即進行心理行為治療。

『憂鬱症』已是充滿競爭、關係緊張、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所盛行的精神疾病之一,兒童青少年已和成人一樣都無法豁免。那要如何來面對及克服它呢?讓我們往下看吧!

一、罹患兒童青少年憂鬱症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一)情緒症狀,這是最重要之核心症狀,包括憂鬱、易怒的心情或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

(二)認知(思考)症狀,包括無價值感、罪惡感、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無決斷力、反覆想到死亡、重覆出現自殺意念、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等等。

(三)身體症狀,包括食慾改變、體重下降或增加、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疲累、焦慮、便秘及身體疼痛等等。

二、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流行程度:

在美國,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盛行率是2~10%,累積發生率10~20%。且有世代效應現象,也就是近70年來的年輕世代有較高比例且較早發生憂鬱症。而男女患病的比例在15~18歲前是一樣的,且會在此一階段快速地增加到高點或有新病例產生;在此階段之後女生則增加更多,約達男生的2倍。

而在台灣,台大教授陳為堅所的「學校憂鬱傾向學生推估及預防策略之研究」指出,10~18歲的青少年,14%曾有過自殺念頭、3%曾有自殺行為、重鬱症盛行率高達8.66%。女生有重鬱症的比率是男生的2.5倍,女生自殺意念的比率是男生的1.77倍,女生自殺行為的比率更是男生的17.6倍。

三、罹患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原因分析:

         憂鬱症常是多重病因的,也就是說要有下列兩種因素以上才會導致憂鬱症。

(一)生理學假說:以神經傳導物質之單氨假說研究最透徹,指出憂鬱症患者大腦內血清素活性減少或正腎上腺素活性減少。

(二)親子關係模式:這是說憂鬱來自於不良之親子互動,例如兒童期父親參與少或母親過度保護。常可見到的是,父母也是憂鬱症患者,因此也要注意憂鬱父母可能對小孩的虐待或忽略。憂鬱症母親產程的併發症較多,小孩可能有認知及情緒發展遲緩,兒童期較多憂鬱、過動、學校問題、夜尿、與同儕及手足競爭關注,到了青少年期則較多叛逆、退縮、及與父母衝突。

(三)心理學假說:因為對生活壓力的不適應、正向行為增強物不足或個人行為與增強物無關、自我增強及自我評估缺損、以及負向的認知都會造成憂鬱症。

 四、醫師如何評估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

首先醫師會與父母及小孩進行會談,接著填寫憂鬱症評分量表,做血液、腦波及心電圖檢查,詢問是否有酒精濫用或藥物(毒品)濫用情形,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或海洛因等等。

五、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治療模式:

         整合生理、親子關係及心理模式是治療成功的基礎。

(一) 個別心理治療:治療原則是增強小孩自我認知及能力。

(二) 行為治療:治療重點是多給予小孩正向增強物及社交技巧訓練。

(三) 生活壓力模式:消除或接受壓力源都是必要的,例如父母離婚、分居,小孩要學習接受事實,並有壓力調適方法,如規律作息、運動及休閒。

(四) 認知訓練:強調的是挑戰扭曲的認知,練習替代行為,適用於輕度憂鬱青少年,包括「大聲思考」、說服、挑戰認知、檢查證據、找替代解釋及決定後果。

(五) 親職訓練:讓父母學會處理問題行為,適當運用正向及負向增強物,最重要是與小孩良好溝通。

(六) 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Fluoxetine (Prozac百憂解),其療效確立、安全、且適用於中度及重度憂鬱症。要注意的是少數患者服藥後會有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腹瀉、激動、不安、頭痛、失眠及顫抖。

總而言之,在各專業針對憂鬱症防治工作的努力下,相信兒童青少年一定可以順利克服憂鬱,邁向亮彩的青春人生!

瀏覽人數: 753

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