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級: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之文字說明

:::【上網多久不是重點,在網路上"做什麼"才是關鍵🔍】

mailmail mail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google+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5/10/1

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青少年的自傷與自殺企圖行為逐年上升📈

最新研究指出,兒少的不當網路行為與自傷風險密切相關,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兼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及團隊,針對全台 10 至 18 歲兒少進行調查,在面對 #網路遊戲成癮#性相關訊息外傳#網路霸凌#傳統霸凌被害(指在網路以外環境遭到霸凌)與 #傳統霸凌加害等不同狀況中,評估可能的自傷風險分數🧐🧐

󠀠

調查發現,網路霸凌受害會使自傷風險分數增加 6.45 分,接近自傷高風險族群;網路霸凌加害增加 5.83 分;性相關訊息外傳增加 4.3 分;網路遊戲成癮增加 3.3 分。至於家長最常關心的上網時數,每增加一小時僅增加 0.14 分,顯示與其盯時間,不如關注孩子上網行為的內容與質量🤔🤔

󠀠

調查也發現,近年中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升,若有心理困擾,主動就醫比例增加,但仍需要家庭與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專家強調,上網安全不是控制時間,而是陪伴孩子 建立健康網路行為、降低心理風險。家長的關注與陪伴,是兒少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守護力量💪💪

󠀠

給家長的小提醒📣

✅關心孩子的網路互動與人際關係,而非單純限制上網時間。

✅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孤僻、憂鬱、焦慮或自傷傾向。

✅提供支持與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安全感。

✅鼓勵孩子在心理困擾時,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

👉研究:青少年不當網路行包藏霸凌 增自傷風險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瀏覽人數: 36

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