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日常 魔鬼隱藏在細節中】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4/6/6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ECPATTaiwan/
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展現自我、獲得關注已是時下普遍的人際交往模式,而各類通訊交友軟體亦是孩子們在同儕間的話題,並且越來越著重即時影像的分享,如:視訊、直播,當我們以為僅是分享日常的同時,有心人士或許暗中蒐集孩子的個資,像是孩子的嗜好興趣?就讀哪間學校?平常在那一帶活動?什麼時候獨自一人?交友狀況、家庭成員或住家環境等,對方可能利用這些資訊試圖接近孩子,佯裝無害身分、投其所好,與孩子建立關係,達成截圖偷拍或交換騙取兒少私密影像的目的,或者直接邀約見面施加侵害,以滿足成人性慾望,更甚者則是使兒少影像或兒少本人成為性販賣的商品,從中獲利。
孩子面對的是網路交友…還是網路誘拐?
網路匿名特性讓網路交友不必暴露自己真實的外貌身分,為彼此增添神祕感,在網路世界裡卸下心防暢所欲言,或能將自我虛擬形塑成另一種樣貌與對方往來,於是對網友真實身份認識不清而受騙上當、失蹤的例子時有耳聞。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地連結你我,當不知名的另一端試圖連結我們這一端的孩子時,孩子在網路上的所見所聞都會是真實的嗎?難保孩子不會落入兒少性剝削的陷阱中?國外相關的社會實驗裡,實驗者在網路上佯裝未成年男孩與少女成為網友,獲取少女信任後邀約見面,見面後即便發現虛擬世界的網友實際上是個成年男性,少女也相信對方,願意與其同行,因此,褪下網路交友的面具,顯見孩子們在網路上面對的極有可能是成人設下的網路誘拐圈套。
要避免孩子在網路上遭遇到兒少性剝削風險,為孩子建立上網安全意識是必要的,家長們可參考以下作法:
關心孩子的網路行為與活動、主動與孩子討論網路上所見所聞。
提醒孩子不在網路上暴露自己與家人的資訊,謹慎審視網路貼文、相片、影片是否不小心透漏個資。
不自拍、上傳分享或視訊公開個人私密影像,因為一旦私密照外傳,對個人的傷害是深遠、無可磨滅的。
提防陌生人的交友邀請,不輕易相信對方在網路上的身分形象,提醒孩子網路陷阱多,對方的真正意圖常在意料之外,拒絕陌生網友的見面邀約。
瀏覽人數: 2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