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校園網路霸凌:守護心中的安全網】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5/9/1
你曾經在網路上遇過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嗎?也許是被批評、被排擠、或是看到惡意傷害別人的內容。這些感覺,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你的感受非常重要,值得被看見與保護。
網路世界已經是現代兒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人際互動也在網路上發生。但有時,手指打出來的字,比你我想像的攻擊力都大。網路霸凌是利用數位科技進行的霸凌行為,可能發生在社群媒體、通訊軟體、遊戲平台等各種網路媒介上。加害者可能會故意散布不實的惡意言論、圖片或影像,導致受害者在精神、生理或財產上受損。
當我們在網路世界活動時,就像在現實世界一樣,需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也學習不傷害他人。遇到網路霸凌時,你不是一個人,不應該獨自承受。尋求資源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行為。
為什麼要積極防制校園網路霸凌?
1. 傷害擴大且難以消除:網路霸凌的傷害可能比現實世界更嚴重。惡意內容散播速度快且廣泛,一旦發出就難以完全移除,可能讓受害者長期面對痛苦。
2. 影響身心健康:遭受網路霸凌的兒少可能感到沮喪、對人際互動感到憂慮緊張、失眠,甚至可能出現自傷或自殺念頭。長遠來看,會影響身心發展、社交和學業表現。
3. 霸凌者與旁觀者也受影響:霸凌他人者未來可能面臨藥物濫用、犯罪等風險。旁觀者也可能受到情緒困擾或心理健康問題。
哪些情況可能讓你感到受傷?
校園網路霸凌的常見樣態有很多,例如:
1. 在網路上公開留言或私傳批評、侮辱訊息給認識的人。
2. 玩手遊時攻擊、挑釁、辱罵他人。
3. 截圖貼文或照片傳到多人群組一起嘲笑。
4. 舉行尷尬的線上票選,或開歧視性玩笑。
5. 公布私密照或性暗示圖片。
6. 盜用或假冒他人網路身份發文。
7. 網路排擠,例如被已讀不回、解除好友、被孤立於群組外。
8. 公布他人個資。
當你在網路上感到不舒服時,記得這些可以做的步驟:
1. 終止互動、阻斷霸凌:遇到不理性對話,可以試著快速離開「戰場」,善用「隱私設定」或封鎖功能。
2. 保留證據:這非常重要!將對方帳號名稱、惡意內容、圖片或影像截圖保存下來。證據越全面,越能幫助後續處理。
3. 告訴你信任的人:向家長、老師、朋友或其他信任的大人說出你的遭遇。不要獨自承受。
4. 尋求專業協助或申訴: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警政社政單位等專業協助。也可以透過各種管道進行申訴或投訴。
保護自己的小工具箱:
1. 學習網路使用技巧與素養:了解如何在網路社群中保護自己、不傷害他人,自在正向地表達想法。
2. 善用隱私設定:提高他人的留言內容權限,保護個人資訊。
3. 謹慎交友:網路上不要隨便加不認識的人。
4. 保護個資:不要隨便傳自己的個資或私密照片。
5. 思考再行動:每次在網路上留下評論或分享時,請將心比心,先思考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傷人。
6. 知道求助管道:了解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找誰幫忙。
若遭遇或發現校園網路霸凌,可以尋求以下資源協助:
1. 學校:向導師、輔導老師反映。學校會依規定啟動處理與輔導機制。
2. 家庭:與家長溝通,他們可以陪伴你一起面對。
3.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提供網路霸凌申訴服務。
瀏覽人數: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