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級: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之文字說明

網路誘拐警訊

mail mail mail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google+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3/9/1

網路誘拐型態越來越多元,陳時英及兒童福利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皆提出幾個需留意的行為,可能是孩子遭遇網路誘拐的前期警訊。

警訊一、金錢需求增加

以金錢作為報酬,透過網路打工的訊息、設下陷阱是常見的犯案手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出現與平時不同的金錢使用習慣。不論是要求零用錢的頻率增高、數目增多,常拿零用錢購買生活中的非必需品;或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改變,出手變得闊綽,購買高價物品也視為理所當然等,都是警訊。

警訊二、作息改變

孩子平時白天上課,晚上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上網,但此時也是多數加害人開始聯繫受害者的時間。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到了晚上,孩子房間仍燈火通明,或是關了燈仍在滑手機,甚至是連續多天熬夜不睡,有睡眠不足狀態,就可能需要多關心、留意。

警訊三、對原本高度有興趣的事物興趣缺缺

假設孩子假日常與同學邀約打球,突然放假都不想出門,只想待在家一直使用電腦、手機,對於原本的熱愛的事物毫無熱忱,家長也可以多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況。

警訊四、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變長

除了常常滑手機、用電腦,有結交網友的孩子往往使用通訊、社群軟體的時間也會增加。特別是LINE、Facebook Messenger等網路通訊軟體,還有一些交友軟體等,都是加害人可能聯繫孩子的管道。

警訊五、交了「說不出口」的朋友

除了孩子的現實生活,展翅協會也建議家長多留心孩子的網路生活,包括網路上認識了哪些人、發生什麼事等。一但父母觀察到孩子異狀,關心交友狀況,孩子卻吱吱唔唔,說不清楚,含糊帶過話題,就可能要進一步尋求協助。

警訊六、身心反應

若孩子出現焦慮、身心失調等情形,可能是有事情說不出口,更需爸媽多加直接或從旁關心了解孩子的狀況。

數位素養、網路安全成為當代值得關注的議題,李宏文鼓勵家長從日常生活做起,以關心、真誠的心情,了解孩子在網路使用上的動態,同時關注網路話題與流行文化,建立與孩子的共同話題。若遇到網路安全的相關時事案件,也能機會教育,透過情境劇的演練,陪伴孩子練習如何對不當的訊息做出明確拒絕的回應。

瀏覽人數: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