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跟騷可以這麼做
消息類別:婦幼安全宣導
發佈日期:2022/4/28
遇到跟蹤騷擾可以這麼做
過去,在社會通念上,跟蹤騷擾被視為侵害法益極輕微的行為, 沒有處罰的必要,以致於在刑法領域中,不被當成犯罪行為, 也沒有相對應的刑罰,只有在家庭暴力防治法上有相關規定。 然而不間斷的社會悲劇, 顯示跟蹤騷擾所引發的重大犯罪並非少數個案, 從109年長榮大學女大生命案、 110年通訊行女店員遭假車禍擄殺案都引發社會關注, 終於在110年 1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以下稱跟騷法),未來, 公權力能夠及早介入案件,以利阻止憾事再度發生。
那些行為會構成跟蹤騷擾呢?依據《跟騷法》的定義可知: 主要是以人員、車輛、網路等方式, 持續或反覆違反特定人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進行跟蹤、尾隨、 歧視、通訊干擾、追求、寄送物品、出示有害名譽訊息、 冒用個資購物等8類行為,使被害者心生畏怖, 足以影響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並訂出相應罰則, 最重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眾如果遇到跟蹤騷擾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一、事前預防:正視風險,阻絕跟騷。
跟蹤騷擾是潛在的暴力警訊。發現遭人跟蹤糾纏時, 除評估加害人的行為是否有持續的危險性外, 平日亦應檢視生活中可能洩漏個人資訊的管道, 並採取自我保護的行動,例如:定期更改網路平台之密碼、 關閉網路標記功能或GPS定位、加強保全、監視設備、 返家時經過大馬路、公共場所、攜帶防身配備。
二、事中遏阻:事認危險,儘速報警。
相信自己的直覺,有事實足認發現危險之虞, 儘快到人多的地方尋求協助或向警方報案, 受理人員即刻派遣線上警力前往現場,保護民眾的人身安全。
三、事後防制:蒐集證據,提升保護。
報害人發現遭到跟蹤騷擾時, 可透過日記逐日紀載遭到侵害的時間與地點,細節, 改變日常生活的作息,必要時換掉住家鎖扃、電話號碼、交通工具, 甚至搬家、換工作。
民眾如果遇到跟蹤騷擾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在人際關係的議題中,時間並不等同成功的保證。 追求與跟蹤騷擾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追求者應建立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學習尊重並接受被追求者的意願, 即使這個意願與自己的想法互相牴觸,謹守最後的底線,或許是《 跟騷法》被需要的原因吧。
另外跟大家宣導:
內政部警政署於YouTube創設「婦幼抱抱(NPU care u)」頻道,迄今收錄全國警政婦幼安全宣導影片上百支上傳頻道, 內容含括家暴防治、性侵害防治、性騷擾防治、 兒少保護及簡易防身術教學等婦幼人身安全宣導教材, 請大家告訴大家善用資源,增進彼此人身安全防護意識。
瀏覽人數: 398